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美丽人妻在夫前被黑人

山東省輕工業設計院有限公司
新聞動態
首頁
 / 新聞動態  / 業內資訊
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宣傳工作的通知
日期:2013-12-24 

【概要描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各計劃單列市民政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

為貫徹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要求和第十三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和做好社會組織宣傳工作,加快推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改革,促進社會組織依法規范健康發展,發揮社會組織積極作用,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加強社會組織宣傳工作的重要意義

宣傳工作是社會組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組織獲得黨和政府認可、社會認同、提升社會地位的重要途徑,在營造社會組織發展良好環境、推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對社會組織管理工作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把社會組織放到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工作大局,對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提出明確的要求,對社會組織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提出希望,在強調一手積極引導發展,一手嚴格依法管理的同時,比以往更加突出強調要培育扶持,支持、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社會組織發展總體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態勢,日益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量,成為政府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得力助手。廣大社會組織充分發揮面向群眾、貼近基層、反映迅速、機制靈活的優勢,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社會管理、社會福利、慈善公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成為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社會組織工作仍然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和挑戰,社會組織的社會參與度較低,社會認可度不高,社會影響力偏弱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組織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迫切需要通過加強輿論宣傳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凝聚共識,努力提升社會知曉度、認同度和參與度。各級民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社會組織宣傳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宣傳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密切結合各地社會組織發展實際,廣泛開展各類行之有效的宣傳活動,努力營造有利于社會組織發展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二、切實明確社會組織宣傳工作的主要任務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和第十三次全國民政會議對未來五年社會組織發展管理工作做出了規劃,指明了方向,也對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宣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

近年來,各級民政部門高度重視社會組織宣傳工作。民政部建設了以《中國社會報·社會組織周刊》、《中國社會組織》雜志、中國社會組織網等“一報一刊一網”為主體的宣傳平臺,各地也創建報刊、網絡、內部資料等宣傳工作載體,加強了宣傳工作的組織領導和人員配備,社會組織宣傳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今后一個時期,各級民政部門要緊密結合新形勢新任務,確定宣傳內容,凝練宣傳主題,策劃宣傳活動。要圍繞社會組織工作政策制度體系,對中央和本地社會組織政策進行持續宣傳和深入解讀,使社會各界及時了解社會組織建設的發展形勢,使民政部門準確把握社會組織建設的政策要求,為貫徹落實有關政策制度創造良好環境。要圍繞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承接政府職能參與社會服務的作用進行廣泛宣傳,對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在培育扶持社會組織、加強社會組織建設管理等方面經驗進行報道,對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及社會組織領域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優秀組織進行重點報道,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組織工作,提高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構的管理水平,提升各地區、各領域、各層次社會組織服務社會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宣傳工作體系

各級民政部門要緊密結合新形勢和新精神,深入研究社會組織宣傳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積極探索社會組織宣傳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抓緊建立健全本地社會組織宣傳工作機制,進一步發展壯大社會組織宣傳隊伍,調動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積極主動宣傳社會組織的熱情,逐步建立一支專業化與大眾化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配合的宣傳隊伍。要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工作宣傳平臺建設,依托中央、地方主要新聞媒體、部屬新聞媒體以及各級民政部門官方網站,建立快捷的新聞采集平臺、實時的信息發布平臺和及時的公眾反饋平臺,重點發揮《中國社會報·社會組織周刊》、《中國社會組織》雜志、中國社會組織網等“一報一刊一網”在宣傳政策、傳播理念、推廣經驗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努力提高新時期社會組織宣傳工作的整體水平,加快形成讓社會各界了解社會組織、理解社會組織、關心支持社會組織的良好的輿論氛圍。要進一步加大社會組織宣傳工作投入,爭取財政支持,爭取社會資金支持,為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宣傳工作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民政部辦公廳

                                        2012年11月13日